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顶梁柱”。新征程上,面对世界变局、时代重任与风险挑战,国有企业能否深刻领会、自觉践行“国之大者”,切实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将其独特而深厚的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与显著实效。
明方向铸忠诚,筑牢“国之大者”思想根基。
“国之大者”关乎国之命脉、民之根本,是国有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才能确保行动上的精准有力。国有企业必须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理解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确保企业发展始终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同频共振,服务国家所需、回应人民所盼,把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国家利益熔铸于企业血脉之中,成为落实“国之大者”最可靠、最坚定的执行者。
强优势深融合,构建党建赋能发展新格局。
国企党建的独特优势绝非抽象概念,它根植于严密的组织体系、科学的理论武装、严明的纪律规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 核心在于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构建起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机制。
健全“嵌得进、融得深”的领导机制。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制度层面确保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使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贯穿于战略决策、选人用人、资源配置、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实现党的意志与现代企业治理规则的无缝衔接。
锻造“冲得上、打得赢”的组织堡垒。
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坚持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深化“党建+”工程,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市场开拓、安全生产等前沿阵地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让党旗在生产经营主战场高高飘扬,使党员成为破解难题、提质增效的先锋力量。
激发“勇创新、敢担当”的人才引擎。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将政治标准摆在首位,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国企领导人员队伍。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充分释放蕴藏在党员和干部职工中的创造伟力。
涵养“风气正、生态清”的发展沃土。
将党的纪律优势转化为企业行稳致远的保障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重实效促发展,彰显服务大局硬核担当。
党建优势转化的最终检验标准是发展实效。国有企业要以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贡献度作为衡量党建成效的根本标尺。要自觉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任务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通过党建赋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引领力、价值创造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展现硬核担当,以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诠释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与坚定践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国有企业唯有将“国之大者”铭刻于心、践履于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持续深化党建优势向发展优势的创造性转化,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挺立潮头,以铁肩担起兴国重任,以实绩铸就新的辉煌,为强国复兴伟业不断注入磅礴而坚实的国企力量。